二郎神

二郎神为中国历代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,其信仰起源于蜀,也兴盛于蜀。二郎神世为水神,但其所指皆不尽相同,其来历与李冰、李冰之子李二郎、赵昱、邓遐等几位古人有关。
李 冰
李冰为秦朝蜀(今四川)郡守。据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记载,秦孝文王时,李冰为蜀郡太守,为郡民治理水患,凿离堆,穿=三,灌溉万顷良田,使川西平原去患致富。民感其恩泽,立庙祭祀,使其神化。后蜀封为“大安王”,又封为“应圣灵王”。祀奉他的庙在永康郡导江县。宋开宝五年(972年)诏修其庙,七年(974年)改号“广泽王”。后世遂称厂济王,每岁一祀。《风俗通》《新搜神记》《华阳国志》等书中均有记载。
李二郎
李二郎为李冰之次子。宋代朱熹的《朱子语类》云:“蜀中灌口二郎庙,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,乃是他第二子。”清代陈祥裔《蜀都碎事》云:“蜀人奉二郎神,谓之川主。其像俊雅,侍从者擎鹰牵犬,盖李冰之子也。”《常熟县志》记载,蜀郡太守李冰之子曾除蜀郡都江之蛟孽,有水功,故立庙。该庙原来祭祀蜀王杜宁,名叫“望帝祠”。公元494至498年之前,益卅剌史刘季连将望帝祠迁至郫县,原址改祀李冰,命名“崇德庙”,宋朝初年增祀李冰之子李二郎像。从五代王建据蜀以后(935-990年),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。宋元丰年问(1078-1085年),民立灌口二郎神庙,宋仁宗嘉八年(1063年)八月,封李二郎为惠灵候,号“护国灵应王”。宋徽宗政和年间(1111-1118年)改封“昭慧显灵真人”。据《夷坚志》载:永康郡崇德庙乃灌口神祠,爵封王,置监庙官,蜀人事之甚谨,每时节献享。及因事有祈者,必宰羊,一岁至四万头。元至顺元年(1130年)封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,其子李二郎为英烈昭惠灵显仁佑王,清雍正五年(1727年)敕封李冰渭敷泽兴仁通佑王,二郎神为“承绩广惠英显王”。故后来改其祠为二王庙,今址在四川省都江堰市。
赵昱为隋朝道士。柳宗元《龙城录》云:赵昱,字仲明,与兄冕,俱隐青城山,从道士李钰学道。隋炀帝知其贤,起为嘉州太守。隋末天下大乱,赵昱弃官隐去,不知所终。《苏州府志》说,赵昱为四川嘉州太守时,遇有蛟患,于是奋勇入水斩而杀之,为民除了一大公害。他逝去后,嘉陵江水涨,蜀人思之,赵昱遂在雾中骑白马,夹弹弓,牵猎犬,于江上越流而过,因而在灌口建庙纪念,并称其为灌口二郎。唐太宗时封为神勇大将军,宋真宗追封为清源妙道真君,明代又加封为“赤城王”。现存的《元明孤本杂剧》中收有三剧《二郎神醉射锁魔镜》、《二郎神锁齐天大圣》、《灌口二郎斩犍蛟》其中的二郎神,均指赵昱。
邓 遐
邓遗为《古今图书集成·神异典》中所称二郎神。书中记载忠清里有二郎神庙,所奉神明为邓遐。邓遐,字应远,陈郡人。自幼勇力过人,气盖当时,乡人以战国樊哙喻之。曾经跟随桓温,多次外出征伐,屡立奇功,为一代名将。相传襄阳城北水中有蛟龙,屡害人性命,邓遗遂与蛟相斗,斩蛟,水患遂止。乡人感其恩泽,尊其为二郎,立祠祀之。
总之,二郎神的传说皆与水有关,源于李冰治水。历代帝王对二郎神多有加封,立祠祀之,使之逐渐成为民间风俗。明清以来,民间常以东岳炳灵太子为火神,而以灌口二郎神为水神。定于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四进行祭赛。顾禄《清嘉录》卷六云:六月廿四,为二郎神生日,患疡者拜祈于蔚门内之庙,祀之必以白雄鸡。 旧时除四川外,全国许多地方都还建有二郎庙,凡有水灾,必祈祷于二郎神,据说十分灵验。



无觅相关文章插件,快速提升流量